政策纷纷落地,助力装配式建筑行业飞速发展
装配式建筑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代表,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。伴随着其技术的不断成熟、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和政策的强力支持,渗透率得到明显提升,市场空间快速扩大。相较传统的施工方式,装配式建筑方式可使每平米建筑面积用水可节约65%,能源节约37%,钢材节约2%,木材节约85%,垃圾减少59%,污水排放减少65%,生产施工过程中基本消除了粉尘和噪音对环境的影响,最终实现绿色、低碳、节能、环保施工。根据住建部发布的数据,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建筑面积从2016年的11400万平方米上升至2019年的41800万平方米,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4.97%提升至13.40%,预计未来装配式建筑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。

装配式建筑自2016年以来获得了政策的强力支持,住建部2017年下发的《”十三五”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》要求,到2020年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,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,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,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。2020年8月住建部、教育部、科技部等部门颁发《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要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,提出加强系统化集成设计、优化构件和部品部件生产、推广精益化施工、加快信息技术融合发展、创新组织管理模式、强化科技支撑、加快专业人才培育、开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评价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意见。近几年,各省市支持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也纷纷落地,装配式建筑行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,为行业内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契机。根据第三方机构测算,2020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7770亿元,2025年将达到16742亿元。

无论是从其节能减排的优势还是从目前市场的发展现状,装配式建筑都将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。而近期住建部公布的《关于认定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和产业基地的通知》中的范例城市名单,不仅是对一个城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,也必将是引领建筑业新一轮科技革命、产业革命、工业革命,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、低碳循环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。